尊敬的各位长辈、父老乡亲:
大家好!今天是大年初一,在此先给大家拜年了!祝大家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,阖家欢乐,万事如意!
今天的“读书与乡村文明”论坛很有意义,敬老崇文协会领导要求我作个发言,我不知说那些更合适,就乡村读书的作用说说我的体会吧。
一、读书是人在现代社会生存、生活的基本需要
在封建社会,读书是做官、走上仕途的必由之路。在科举制度下,只有读书、考取功名才能做官。金榜题名,衣锦还乡、光宗耀祖,是读书的目的。不读书的就只能在家耕田。所以封建社会有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说法,说明了读书的重要,但这句话明显有看不起劳动的内容,是应该批判的。但社会发展到今天,在现代社会不读书,不学文化知识,不说你做不了官,连生存、生活都困难。
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贯穿于全社会的各种工作、生活、社交活动中,人没有文化,已很难生存、生活,更不谈发家致富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举几个例子:
①据报道, 广东雷州有个东塘村,全村没有一个人能走出村,哪怕去打工的都没有。曾有人出去打过工,但因没有文化,只会说本村话,到外面就成了哑巴,连与人交流都无法做到,最终只能全部回村。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文化。整个村处于没文化、贫穷落后恶性循环状态。
② 90年代末,我在南宁工作。一次在邮局看到一个四川人想寄钱回四川家里,但填的汇款单三番五次被工作人员退还,最后我看不过眼,帮他填好,才把钱汇出。原因就是没文化,表格都看不懂,更不说填表。
③ 2008年,我在柳州工作,接收设备,跑运输的是安徽人,发货单上写什么都不知道,写的货物、品种、数目是否相符都不知道,这种情况被人家坑了也是白被坑。
④ 出外打工,不懂得要与用工方签订书面协议、劳动合同,导致劳资纠纷不断,最终吃亏。
⑤ 盲目走上犯罪道路,根本就不知道违反国家法律。据报道湖北一帮妇女,在中越边境,听人哄骗,帮带毒品过境,每人给1000元,过境被抓,被判刑后才知道大祸临头,后悔都来不及。真是怜其无知,怒其不争。没文化导致没有法律观念是可怕的。
总之,没有文化意味着愚昧无知,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、生活。
二、读书,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,是在社会上就业的基本条件
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,经济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:
(一)农业经济。
(二)工业经济。
(三)知识经济。
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,我国已基本上从农业经济跨入工业经济时代,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。现代社会的发展,科学技术的进步,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。没有基本的文化素质,很难适应社会,难以就业,起码是难以找到待遇好的职业。在社会职场中,最低要求,开车要考驾照,当电工、焊工、叉车工、吊车工、特种设备操作岗位都必须先考取特种操作证才能上岗。以后的工业生产,甚至农业生产都将实现生产自动化,生产操作人员必须有文化基础,懂得基本的电脑知识才能适应。这些都要求先读书学文化。
三、经商、办企业,首先要有文化作为基础
我国改革开放后,下海经商做生意、创办企业就是大家平常说的做老板,要做到成功,没有基本文化知识是非常困难的。
改革开放以来经商、创业经历三个阶段:
(一)、八十年代初,靠大胆。利用国家经济政策、法律法规的不完善,一是勤劳、二是偷税、漏税挖了第一桶金,但社会发展到今天,这些都已行不通。
(二)九十年代初,靠关系。利用国家经济转型时期的双轨制,走后门、找关系,争取批条,赚取国家定价与市场价格的差价。
(三)进入九十年代后期,靠高技术产业,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。
另一方面,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,必须依靠管理。工作是人做出来的,但是要做到依法经营,承担社会责任,创造效益,是靠管理出来的。
四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,需要熟悉法律法规。
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,要取得事业的成功,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。一是行业法规,比如产品的技术标准、技术规范,行业的准入条件,管理规律。二是国家法律。例如合同法、会计法、税法。三、国际贸易的法规,等等。
五、读书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,在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读书提高文化素养,开拓视野,学习先人的处世方法、道德修养,社交礼仪,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,互惠互利,充分利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才能发展自己。树立目标,坚定意志,不怕困难,艰苦努力,才能成功。
六、仙人桥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
仙人桥村要发展、过上好的生活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上好的日子,就必须建设和谐社会,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,在全村形成尊老爱幼,家庭和睦,邻里友好,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;遵守法律法规、乡规民约,杜绝黄、赌、毒、偷、盗、抢等丑恶现象,培育文明的村风村貌。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,以吸引外来投资及人才、政府的支持帮助我们的发展。所有这一切,首先就是重视教育,让我们的子孙读书、读好书,学好文化,掌握科学技术知识。以下的几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:
①1983年,我到上海上大学,进入上海、江苏,就感觉到震撼!看到当地劳动实现机械化,灌溉实现自动化。而我们是肩挑手扛,人力劳作,锄头刨食。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,其实就是地区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差异。
②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了废墟,但重建后很快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,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教育程度高,国民素质高。
③以色列、犹太人,600万人的以色列与2亿人的阿拉伯世界的对抗中,一点都不吃亏。为什么?就是它的科学技术发达,中国很多尖端武器都是他们帮解决的,历史上出现了世界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科学家。它的基础,就是教育。犹太人重视教育是世界上出名的。
七、读书与上社会实践
1、读书是基础,而不是最终目的。读书走上社会后,要利用你所学的知识,通过自身的努力,做出成绩来,才能体现你读书的价值。
2、读书要读出真才实学
读书要读出真才实学,要读出扎实的基础。现在很多人是读文凭,而不是读书。文凭代表了你的受教育程度,但并不一定就代表了你的真才实学,能力水平。
现在读书有很多课程,但最重要的是“国文”即“语文”,它是我们“学文化”的基础,是我们表达、交流、总结的工具。二是数学,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其他自然科学、技术的工具。
3、读书后,要学以致用
读书只是读基础,因此不能读死书,死读书。要把读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、学术的成绩、成就,就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与工作实践相结合,努力工作才能达到所期盼的目的。
4、社会及工作岗位是最重要的学校
读书走出校门后并不是就停止学习,社会及工作岗位才是最重要的学校。要活老,学到老,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。
5、普通劳动者也应该读好书
我们说的读书并非是个个都要读到大学的程度。每个人的个性、爱好、特长都不一样,适应的社会职业要求也不一样。三百六十行里面行行都能出状元。但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,都应该读完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再走出校门就业,才有助自己的一生。
八、关于读书无用论
(1)是旧封建思想作怪,总觉得读书是为了做官发大财,达不到目的后就觉得读书无用。
(2)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,觉得读大学后应该捧上铁饭碗,而不需要像没读大学的人一样去努力工作。达不到期望值后感到失落,觉得读书无用。
(3)读完书后不去努力工作,做出成绩,创造你读书后的价值,而是躺在你所得到的文凭上,停留在文凭上不再努力。
(4)确立每个人都是劳动者,读书后是高素质劳动者的观念。读书后走上社会,要勤奋敬业、诚信负责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其埋怨社会、感叹社会不公,不如脚踏实地,努力创造自己的世界。社会永远欢迎有真才实学,诚信负责的人;机遇与成功永远垂青勤奋敬业的人。到哪时,你就觉得读书成就了你,而不是读书无用了。
九、结束篇
1、每个人都应读书。通过读书提高个人素质。
2、并非上大学才算读书,可根据个人个性、爱好而确定在校读书的程度,但应完成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。
3、读书应读出真才实学。
4、读书是基础,不是目的,要学以致用。
5、社会与工作岗位是更重要的学校。
6、读书后应运用所学努力工作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以上所谈是我这些年工作的一些体会,不一定正确,仅供大家参考。但我希望仙人桥村的子弟能都读书,读好书,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。谢谢大家!
徐华强
2014-1-31